设备管理系统驱动巡检管理新变革 对话郑国凡:破而后立,重生之光——谈破产管理人的智慧与勇气
设备管理系统驱动巡检管理新变革 对话郑国凡:破而后立,重生之光——谈破产管理人的智慧与勇气,
设备管理系统驱动巡检管理新变革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设备管理系统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正逐步引领工厂与园区迈向精细化巡检与设备管理的全新阶段。
一、传统巡检与设备管理的痛点
在传统模式下,工厂与园区的设备巡检与管理工作往往依赖于人工记录与定期检查,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巡检结果不精确、设备故障发现滞后等问题。同时,海量设备数据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分析,使得设备维护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增加了维护成本与停机风险。
二、设备管理系统的核心优势
1. 实时监控,精准预警
设备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一旦设备参数偏离正常范围,系统能立即发出预警,使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响应,有效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的生产中断。
2. 自动化巡检,提升效率
系统支持预设巡检路线与检查点,结合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实现巡检工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这不仅大幅提升了巡检效率,还减少了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与风险,确保巡检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3. 数据驱动,科学决策
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收集并分析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设备性能衰退规律,预测潜在故障点,为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此外,系统还能根据历史数据与当前运行状况,优化维护策略,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 流程优化,协同管理
系统支持多部门、多层级用户协同作业,通过任务分配、进度跟踪、问题反馈等功能,实现巡检与设备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与透明化。这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为企业构建了一个高效、有序的管理体系。
三、精细化管理的新实践
1. 个性化巡检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工况的设备,设备管理系统能够生成个性化的巡检方案,确保巡检工作既全面又高效。同时,系统还能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巡检计划,实现巡检工作的精细化与智能化。
2. 远程运维,快速响应
借助远程监控与诊断技术,设备管理系统使专家团队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对远端设备进行实时诊断与指导。这不仅缩短了故障响应时间,还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 知识库建设,持续改进
系统内置的设备知识库与案例库,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参考依据。通过不断积累与分享实践经验,企业能够持续改进巡检与设备管理方法,推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设备管理系统的引入,不仅是对传统巡检与设备管理模式的革新,更是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一步。它以其强大的实时监控、自动化巡检、数据驱动决策及流程优化能力,为工厂与园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细化管理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设备管理系统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引领企业迈向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对话郑国凡:破而后立,重生之光——谈破产管理人的智慧与勇气
作者丨王琼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有人说,破产法律师是戴着沉重镣铐的舞者;也有人说,他们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魔力”。看似矛盾,其实都对。因为优秀的破产法律师正是这样,能以智慧和勇气指引企业涅槃重生。
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不良资产处置和企业破产重整业务部业务负责人郑国凡的执业生涯始于一桩跨国企业清算业务,至今已持续深耕企业破产重整领域16年。他曾负责或主办过几十起破产以及涉破产案件,用专业和智慧守护着一批又一批债权人的利益,让一个又一个的破产企业重获新生。
在律新社发布的《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破产领域》(以下简称《指南》)中,郑国凡律师获评“律新社2024年度破产领域品牌之星:领先律师”,他所在的炜衡律师事务所获评“律新社2024年度破产领域品牌影响力律所”。近日,律新社与郑国凡律师进行了深入对话,听他分享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法律与经济环境中,保持破产法律师的领先之道。
规模化运作 才能高效应对复杂破产挑战
破产项目往往规模大、涉及面广、案情复杂,高度依赖规模化、专业化运作服务。一些全国性企业的破产案件更要求服务团队必须储备足够的人力和进行高效的资源协同,才能应对破产案件中的各种挑战。
请简要介绍一下您和您的团队在破产法律服务领域的显著特色。
郑国凡:我从2008年开始从事破产业务,执业生涯的起点始于一家外企在国内集团公司的一桩清算业务,此后一直致力于破产法律服务领域,也曾服务于上海第一批拥有破产管理人资格的机构。这让我有幸成为破产管理领域的早期参与者之一,也亲眼见证并经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变革与挑战。
破产业务因其复杂性和专业性,对跨领域的团队协作要求非常高。我们炜衡律师事务所的破产法律服务拥有显著的实力,无论是大型综合性项目,还是涉及重大房地产、上市公司重组等复杂案件,都能凭借专业团队的力量迎刃而解。炜衡上海的不良资产处置和企业重整业务部有专业的破产业务团队,汇聚了近40名经验丰富的律师。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更在房地产、金融证券、大型国企服务等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能够应对各类复杂多变的破产案件,而且全部以破产管理为核心专职专攻,确保了在破产领域的专业性和深度。
同时,炜衡作为一家规模化律所,在全国拥有40余家分支机构,其中20余家具备当地管理人资质,且多为一级资质,这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破产业务协作和跨省联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海航等大型央企的破产案件,正是依托这种全国资源的调配和联动,才得以顺利推进。
您在破产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显著成就,您认为近年来中国破产法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郑国凡:尽管在法律层面,破产法领域的法条更新并不频繁,破产法尚未经历大规模修订。但回顾过去十几年,中国破产法领域实现了不少突破与发展,其中预重整制度和重整表决制度的创新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基于实践不断探索与尝试的经验,也分别形成了一些司法解释或相关文件。我们也更加期待修订后的破产法能吸纳这些好做法,为全国的破产案件审理和管理人操作提供明确制度依托。
此外,近年来,破产管理人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也有显著提升。以前,大众往往“谈破产色变”,现在逐渐认识到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对企业重生的价值。这种变化不仅提升了破产管理人的地位,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升了效率。如今我们前往相关部门办理业务时,往往能直接进入业务层面,而非像以前需要过多解释自己的身份和破产的概念。
在法律职责与商业需求间把握“走钢丝的艺术”
面对破产案件中严格的程序价值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破产管理人就像行走在细钢丝上的艺术家,需要准确评估、深思熟虑、精准平衡,以非凡的智慧与稳健的步伐,引领企业走出困境、走向重生。
作为一名既具备法律背景又擅长从商业角度思考问题的律师,您在处理破产案件时是如何平衡法律与商业需求的?
郑国凡:破产法律师不是代表某一方利益,而是需要站在全局高度,审视并平衡各方利益。对于破产案件,特别是重整项目的处理,项目的谈判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这种平衡也可以说是法律程序与目标导向之间的平衡。法律法规体现的是程序价值,项目的商业需求是结果导向,我们就是要在程序价值和结果导向之间找到平衡点。
因此,成熟的、优秀的破产法律师不仅要精通法律程序,更要具备商业素养和商业思维,要在复杂的商业谈判和利益博弈中,敏锐地洞察各方需求、灵活应对。破产法律师有点像走钢丝的人,比如要时刻把握好平衡的技巧与艺术。当然,这种敏锐的嗅觉和平衡的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得,只有在具体的案件中去把握。
您在债务重组方面有许多成功案例,请分享一个最有意义的成功案例,并谈谈您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郑国凡:我们曾经办理过的案例中不乏货值几百亿元且在当地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房地产破产项目,但是谈到让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案件,并不是前述案件,而是我们曾负责的一家生物科技工程企业的重整项目。这家企业拥有驰名商标及深厚的技术底蕴,曾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是业界公认的元老级企业;但因一笔相对较小的扩展资金债务问题,资金链突然断裂,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时间,企业内人心惶惶,尤其是核心研发团队也动荡不安。
此时,我们律师团队迅速介入,引导企业进入重整程序,并立即着手稳定员工情绪,明确传达重整与破产清算的本质区别,有效安抚了军心,确保了企业的基本运营不受干扰。同时,我们很快引入了战略投资人,成功实现了重组。最终,这一重整项目使企业重获新生,实现了多方共赢。
该案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精准识别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品牌与技术,并据此高效引入合适的战略资源,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关注并维护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与情感稳定。特别是该案例的社会效益显著,不仅拯救了企业本身,更保护了数百名员工的生计,展现了债务重组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之所以想分享这个案例,是因为这家企业的“起死回生”使数百名职工得以妥善安置、免于下岗,保障了数百个小家庭的安居乐业;通过妥善处理破产企业的员工安置问题,避免大规模失业引发的社会动荡,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破产法律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和法律层面上的操作,还包含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责任感。通过履行这些责任,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还能为社会的整体福祉作出贡献,这也是破产法律师的价值所在。
“小而美”的破产和解 助力企业快速重整新路径
优秀的破产法律师不仅要做规则的执行者、守护者,更要做结果的积极引导者,灵活驾驭破产重组、和解、清算等程序之舟,为利益各方寻求最优解。
作为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和解专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您认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寻求破产和解有怎样的趋势?
郑国凡:我们观察到,和解制度虽不及重整制度那般广受社会瞩目,但其独特优势正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寻求和解的趋势愈发明显。
重整程序因其严谨的制度设计和复杂的程序要求,往往需要消耗大量司法资源;而和解程序以其“小而美”的特点,简化了流程、降低了门槛、提高了效率,彰显了其在企业危机应对中的独特作用,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它们往往更需要一种快速、经济且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化解危机、实现自救。如果是体量较小的破产,和解其实是一种更务实的选择。
在实际操作中,您认为破产重整、和解相较于破产清算,各自有哪些优势?破产管理人又该如何选择最优方式?
郑国凡:破产制度下的三大核心程序——重整、和解与清算,实则各具千秋,难以简单论优劣,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具体案件特性和需求精准匹配。
重整程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对企业深度挽救的潜力上。它为企业提供了重组、复兴的机会,通过债务调整、资产重组等方式,力求使企业重获新生。但这一过程往往耗时较长,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对司法资源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和解程序则相对灵活简便。它侧重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协商与妥协,通过达成和解协议来避免企业直接进入清算阶段,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企业的存续价值,同时减轻司法资源的压力。
清算程序则以其时效性著称。当企业已无法通过重整或和解实现存续价值时,及时进入清算程序,通过资产变现来清偿债务,是保护债权人利益、节约司法资源的必要之举。清算程序确保了破产案件的快速了结,为债权人提供了相对明确的受偿预期。
作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首要任务是迅速而准确地评估案件条件,判断并选择最合适的程序路径,以实现破产案件处理的最优化。
破产管理人角色升级:从程序执行到效益优化的全能守护者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破产管理人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作为法律所规定的程序监督者和执行者,破产管理人未来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职能框架内,而是向着更丰富的角色内涵升级。
您如何理解破产管理人这一角色的定位及变化?
郑国凡:破产管理人的核心角色始终是明确且稳定的,这是由法律所赋予并规定的。作为法律程序的执行者与推动者,我们肩负着保护各方利益的重要使命。我想,未来随着破产管理人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与精进,其角色定位将不再仅仅满足于程序监督者和执行者,而是会更积极地从结果导向出发,更致力于实现案件处理的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确保各方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兼顾与满足。
当前跨国破产案件变得越来越常见,您如何看待中国破产法与国际破产法之间的协调与接轨?
郑国凡:这确实是一个备受业内关注的前沿问题。近年来,随着跨境破产案件的增多,我国在跨境破产领域已有一些尝试。如2018年的全国审判会议纪要和2021年与香港的会谈纪要,特别是与香港的会谈纪要,标志着我们在跨境破产合作上的重大突破。
作为营商环境的配套服务之一,破产法律服务领域的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市场越来越开放,也为我们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作为一线法律服务人员,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前沿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尤其要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
对于希望进入破产法领域的青年律师,您有哪些建议?有哪些途径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郑国凡:破产重整案件往往综合性强,需要相当的经验积累,在起步阶段要扎实修炼“内功”:一是对破产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与精通,保持对新政策、新案例的敏锐洞察与及时跟进,确保法律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二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一线窗口业务做起,通过不断实践,加深对破产流程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破产业务高度依赖团队协作,有志于此的青年律师还必须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并找到合适的团队。此外,还需具备长远眼光与耐心,要耐得住寂寞。通常一个破产法律师从入门到成熟至少需要5—7年,中间没有捷径,这种门槛也是这个职业的魅力之一。
结语
在郑国凡律师看来,破产法律师是戴镣铐的舞者,也是走钢丝的勇者。正是这份智慧与勇气的完美结合,让破产法律师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陷入困境的企业和个人点亮了希望的灯塔。[db: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