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肖子玉:算、能、碳协同设计,构建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网络 中国就业新观察修旧如旧,手办修复师“匠心”护“童心”
中国移动肖子玉:算、能、碳协同设计,构建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网络 中国就业新观察修旧如旧,手办修复师“匠心”护“童心”,
中国移动肖子玉:算、能、碳协同设计,构建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网络
C114讯 10月12日消息(兰茜)2024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PT Expo2024)近日在北京举行。在同期举办的“信息通信业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创新论坛”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总师肖子玉发表了题为《中国移动C2三能赋能社会绿色创新》的主题演讲。
肖子玉表示,构建全面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网络是行业发展趋势,在绿色创新方面中国移动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移动发布绿智园区评价标准以及提出算、能、碳协同设计和评价体系,通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碳达峰碳中和效益评价,实现整个协同设计闭环,构建节能降碳技术体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绿色低碳通信网络成未来发展趋势
肖子玉介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中国移动在绿色低碳践行和实践上有四方面趋势。首先,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转型。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需加快数字赋能,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绿色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未来中国移动将推动网络结构绿色化演进,推动能源绿色化低碳发展,深化绿色合作。
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全面构建绿色网络。“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及《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积极推进网络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升级,信息通信综合能效比要下降15%。肖子玉指出,基于以上要求,构建全面绿色低碳的信息通信网络是行业发展另一趋势。
加快构建一体化绿色算力体系。算力市场发展规模正稳步增长,算力市场逐渐日益丰富,建设绿色发展算力是必然要求。
算力和电力的协同发展。肖子玉表示,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算力和电力正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新态势。绿色电力和算力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关键生产力,未来将实现电力带动算力的绿色化升级,形成协同发展良性循环。
中国移动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打造绿色低碳算力
肖子玉表示,中国移动通过绿色网络、绿色算力、绿色能源、绿色用能、绿色楼宇、绿色赋能提升绿色化水平;通过机房换新行动计划,绿色评价实施,绿智园区分布,新技术创新应用,包括双层双联微魔方解耦型冷板式液冷,机房5S空调,市电混供,空调AI智能运维方式体提升绿色化能效。
肖子玉进一步表示,中国移动在能效持续提升方面获得广泛认可,地区先进PUE已小于1.25%,标杆PUE在数据中心可达1.2,数据中心年节电近10亿千瓦时,年减少近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2个数据中心获得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连续七年获评CDP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力企业。截止到2023年底,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效与“十三五”期末相比下降40%以上。
在谈到中国移动取得成效时,肖子玉指出,中国移动落实国家绿色发展要求,利用碳达峰碳中和,通过节能、清洁能源以及赋能社会,实现绿色低碳节能降碳,绿色赋能;通过技术创新、前沿技术的研发以及产品的创新、测评和验证,实现清洁能源节能和赋能的绿色评价体系;通过对线网技术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碳效、能效、算效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升整体绿色化水平,实现中国移动的绿色发展目标和愿景。
首先,中国移动发布绿智园区评价标准,提出“一智”“两新”“四高”“零碳”绿智园区,“一智”是智慧化综合评价管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进行管理。“二新”是新能源电力消纳引入以及新技术应用开发。“四高”主要面向高能效、高碳效、高融效,高算效运营指标提升。“零碳”是零碳数据中心的发展理念,打造真正零碳可持续发展的算力园区。
其次,中国移动提出算、能、碳协同设计和评价体系,面向业务、资源、能效、碳排放进行协同设计、评价、优化,完成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包括算、网、能协同设计,从算力基础设施的设计,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绿色低碳的协同设计体系。同时中国移动提出面向协同设计体系的评价标准,包括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绿色低碳评价。
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肖子玉表示,可以通过对算力绿色程度以及算力网络能力的评价来评价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因此,中国移动建立算力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体系,从三个方面,九个维度,十八个具体指标进行科学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标尺作用,引导各地区绿色算力建立。
在绿色低碳效益方面,肖子玉指出,中国移动提出算效、能效、碳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参数化评价以及提升体系、平台化能力,实现能效评价、算效评价和碳效评价的有效提升,从而提升整体化运行能力。
最后,肖子玉表示,未来中国移动将通过新技术研发投入,创新冷却系统,可再生能源供电,优化算力调度,推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携手业界合作伙伴共同迈向低碳未来。
中国就业新观察修旧如旧,手办修复师“匠心”护“童心”
编者按:
新产业发展催生新职业,新职业里更承载着时代的新意。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为更多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新职业前所未有地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在新职业赛道拼搏。央广网《中国就业新观察·遇见新职业》走近他们,倾听亲历者的讲述,揭开新职业神秘面纱,感受挑战与机遇。
手办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手办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损坏,为了让心爱的手办恢复成心中最初的样子,手办修复师这一新职业悄然而生。他们并不仅仅是修复手办本身,也修复了人们的回忆和情感。
实现玩具梦
副业变主业
“我这个职业还是比较自由的,他们叫我‘手办医生’,也叫我‘大伟老师’。我在北京从事手办修复有5年了,修复的案例过万,主要接一些手办破损、涂装、断件这些的修复。”王伟的工作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三旗村北七家镇的一栋居民楼里,走进这间20平左右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等待拆封的快递盒子以及各种手办,1平不到的工作台周围,颇有章法的收纳着修复手办所用的颜料、着色笔以及各种材料。
从小学习美术的王伟,毕业后只身前往北京从事设计工作。“业余时间我会做一些模型,来满足自己的爱好,因为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很多玩具都买不起,所以小时候就有一个玩具梦”王伟回想起自己成为手办修复师的初心,“起初周围有好多朋友会找到我,让我帮忙做模型,后来就有一些修复收藏品的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越来越多,于是我就发现了这个行业机会。”
通过手办修复,王伟不仅能帮助很多手办收藏爱好者解决困扰,更是在一次次的积极反馈中,收获成就感,找到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于是,北漂的王伟决定放弃自己的主业,发展手办修复这一副业。“起初家里也不是特别理解,总觉得我应该有个稳定的工作,不理解坏了的玩具为什么还要修,后来通过我的解释,慢慢地他们也‘入坑’了。现在我通过做手办修复,实现了我自己的人生价值,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也赚到了一些钱。”
谁会为手办修复买单?
二次元、收藏家、发烧友……
说起手办文化的兴起,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彼时随着一些动漫作品的全球流行,粉丝对于角色实体化的渴求催生了手办市场的初步形成。起初,手办多为限量发行,且价格昂贵,是少数发烧友的专属。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贸易的发展,手办市场迅速扩大,生产技术的提升也让手办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质的飞跃,使之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
王伟介绍道:“在我的客户群体中,来自‘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比较多,总体来说比较偏年轻化,像‘90后’这个群体,当然也有一些是老收藏家、手办发烧友。我会先给他们展示一些我的修复案例,或者是一些相关经验来建立信任,也有一些老客户推荐来的,还有通过各种网络APP推广过来的客户。”
手办文化的飞速发展,激发出更多手办修复的潜在需求,涌现出例如玩偶修复网、手办原型网、玩偶修复论坛等一系列较为专业的互动网站,越来越多手办修复师在社交媒体或网络社区上分享自己的修复过程,交流经验和心得。
王伟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修复过程
手办修复收费贵?
修复≠翻新
在王伟看来,“修复”和“翻新”完全不同,“很多客户一开始会不理解,为什么我这里的手办修复收费这么贵,因为在我看来很多东西在不断翻新的过程中,可能忽略甚至掩盖它原有的岁月痕迹和历史背景,而我更希望通过我的修复,尽可能保留这种痕迹,修旧如旧。”
为了达到自己对于“修复”的要求,王伟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从客户与所修复手办之间的故事,到希望还原的状态,再到手办被赋予的情绪价值等都会详细的了解,努力和客户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这件亟待修补的手办,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名手办修复师,模型补漆、流胶、褪色、断件等都是你可能要面对的问题,首先你就得有过硬的美术功底,对色彩、工具的把握程度比较高,然后日常也要勤加训练,提升自己对美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在修复手办的过程中要具备细心和耐心”王伟说。
策划:徐芳、彭扬、果君
视频:李源、祖里
记者:吴佳怡
美术:魏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