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调查丨巴黎奥运 义乌爆单,为什么总是义乌? 当你惊讶于义乌是美食之都,外国餐厅的老板们只觉得你没见过世面
独立调查丨巴黎奥运 义乌爆单,为什么总是义乌? 当你惊讶于义乌是美食之都,外国餐厅的老板们只觉得你没见过世面,
独立调查丨巴黎奥运 义乌爆单,为什么总是义乌?
义乌国际商贸城
海报首席记者 解强民 记者 贺辉 浙江义乌报道
“我爸从也门来义乌做生意二十多年了,客户需要的商品这里基本都有,自由凑单、小批采购,比直接去工厂还方便。”
“黄雨婷获得奥运金牌后,同款发夹一上热搜我们马上扩大生产,平时看奥运、刷剧,注意力都在他(她)们的配饰上。”
“预判对了就可能卖到两三倍的价格,因为别人手里都没货时,你有现货就能卖得好。”
……
奥运开赛,义乌爆单。近年来,从国际赛事到国外大选,义乌总能以“世界超市”的身份参与其中。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开赛后,“小商品之都”义乌也借助奥运会周边产品的产业优势,频繁登上热搜榜。网友纷纷评论:“找爆款,来义乌就对了”“不管哪里办大赛,赚钱的都是义乌”“现在,压力给到义乌”。
近日,海报记者前往义乌国际商贸城,探寻义乌爆单的秘密。
各种型号的埃菲尔铁塔摆件
“China for sure!”
7月底,一条短视频走红网络。
拍摄该视频的中国游客在巴黎游玩时发现,街边商店售价5欧元一个的埃菲尔铁塔钥匙扣,和他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看到的一模一样。
这名游客询问店主“这些商品来自哪里”,店主脱口而出:“China for sure!(当然是中国)”
义乌一家五金公司的老板喜不自禁:“外商下单采购的除了各种尺寸的埃菲尔铁塔钥匙扣、工艺摆件,还有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大皇宫等著名景点的冰箱贴。奥运会开幕后,陆续还有一些补单。”
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半年前,义乌的老板们就早早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奥运季”。
“今年2月份开始,工厂陆续接到闪光助威棒的订单,法国客户的订单量最大,最大的一笔有3万件。”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的一名商户告诉记者,“‘义乌奥运季’开启以来,设计新颖、价格实惠的法国国旗配色助威棒、国旗纹身贴销量都不错。”
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1—2月,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5.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体育用品出口同比增长70.5%。今年1-6月,义乌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50.2亿元,同比增长42.3%。如果单看义乌对法国的出口,今年1-6月出口额达17.3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体育用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50.7%。
6月28日发布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信息系统监测显示,巴黎奥运会举办前,场内法国元素相关产品销势火热,运动器材、运动防护用品、球类及球类用品景气环比上涨266.27点、157.81点、7.59点,奖状、奖杯景气指数环比上涨94.65点、4.23点。
义乌国际商贸城有五大区域,其中三区为文体用品区。在这里,到处是忙着扫货的外国客商,各国语言此起彼伏,整个商城充满奥运氛围。采访中,记者偶遇23岁的也门小伙恩轩,他正帮中东客户选购儿童用球。
也门小伙恩轩(左一)协助中东客户扫货
十年前,还在读中学的恩轩来到中国,与长期在义乌做生意的父亲团聚,并在中国读完了大学。十年间,恩轩的普通话越说越流利、越说越地道,慢慢地,他以“向导+翻译”的身份,帮助父亲对接来自中东地区的客户,带他们在义乌选购商品。
“客户需要的商品这里基本都有,价格上也有优势。”恩轩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大市场,才有了世界的义乌,“这也是爸爸在义乌做生意二十多年的感受。”
黄雨婷夺冠,义乌夜里就做出了同款发卡
“这次火出圈的是奥运会射击冠军黄雨婷佩戴的同款发夹。”店主林晓红做饰品生意七八年了,在浙江东阳有自家工厂,最近这段时间正开足马力生产黄雨婷同款发夹,“仅这一个店每天就能卖三四箱,每箱3500个,日销量大概是之前的10倍。”
7月27日,黄雨婷和盛李豪摘得巴黎奥运会首枚金牌。比赛场上,黄雨婷戴着一枚白色发卡,风格简约而不失可爱,戳中不少网友的心,相关话题冲上热搜,黄雨婷同款发夹也彻底火了。淘宝数据显示,“黄雨婷同款”当周搜索热度上升120%。
采访时,有商家告诉记者,“夺冠的消息一出,我们就赶紧生产,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工厂就做出了第一批货,一共十几万个,一下子就被客户全部抢完了。”
林晓红介绍,此前她家就有销售这款发夹,“以前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发夹,黄雨婷夺冠后,仅这一款的销售就占到店里总销售额的1/3。这款每天能生产20箱、7万个,还是供不应求。如果客户要求急的话,只能推迟一两天。”
7月29日,黄雨婷在比赛中。图源新华社
黄雨婷同款发夹
作为头饰厂家,林晓红平时十分留意各种体育赛事和热播剧,别人是单纯看比赛、看剧情,她的关注点则是在冠军、明星的配饰上,一旦有配饰上了热搜,她立马就能调整生产线,以最快速度投产上市。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杨倩斩获首金,她戴的小黄鸭发卡也火爆出圈。杨倩夺冠1小时后,同款小黄鸭发卡在淘宝上架,上架1小时销量就过万件。林晓红回忆,当时她店里也卖出去近10万个小黄鸭发夹。
义乌为何总能抓住商机、赢得订单?
在林晓红看来,流行饰品销量大,但这种货就像一阵风,过气也很快,必须第一时间设计打版、进料生产、投放市场,整个流程只需5-7天。如果是已有的货架产品,直接扩大产能,甚至可以快到连夜生产。
“第一批能赚到,第二批上去就死了(亏损)。”另一家饰品店老板徐鸿发坦言,这种爆款产品往往只有最早入场的一批人能赚到钱,甚至有的商户第一批货卖得很好,第二批的原材料刚到位产品就过时了,稍微把握不好就会亏钱。
在利润和亏损的双重压力下,义乌的商家们以敏锐的“嗅觉”,捕捉着每一个可能转化为商机的细节,将体育赛事的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销量。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为了跑赢国内同行,义乌很多商户背后都有一家或多家供货工厂,采取“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效率高得惊人,跑出了“义乌速度”。
“卖各种配料的供货商都来义乌扎堆,做发夹需要的油漆、铁夹平时就有备货,缺什么一个电话很快送到。”义乌国际商贸城里,一家配饰店的店员告诉记者,其老板具备大批量供货的实力,老板吃着午饭看到爆款,放下筷子就能调整生产线,当天就能出新货。
义乌国际商贸城内,国际客商往来穿梭
“义乌指数”背后的敏锐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投票前,无论是民调机构还是美国主流媒体都认为希拉里优势明显,但结果却是特朗普获得胜利。
就在各方在惊异中忙着分析、复盘时,义乌的商家们却通过“支持特朗普的旗子、帽子订单更多”这一细节,预判了结果,“义乌指数”由此走红。
在此后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中,类似预判事件接连上演。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访时,海报记者注意到一家经营球类体育用品的店铺门口贴着“‘义乌指数’信息采集商户”的标牌。
何为“义乌指数”?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6年就有了“义乌指数”,被作为小商品供求关系的“晴雨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一次次被打包、发货,反映出全球各地货架上的供需波动,也折射出相关社会经济活动的最新变化。
不少人关心义乌指数的准确率,在义乌市丹娜丝进出口公司负责人温从见这里,是80%左右。
今年是“体育大年”,除巴黎奥运会外,美洲杯和欧洲杯足球赛的关注度也很高。这对从事球衣生产的温从见来说,在商机无限中还要面对较高的挑战性。
义乌市丹娜丝进出口公司的产品展室
冠军球队的球衣销量大,但球衣的生产、运输所需周期比较长,决赛后再生产根本来不及,只能提前备货。
以欧洲杯为例,今年3月份,温从见接到了一个20万件球衣的订单,经过两个月紧锣密鼓的生产,5月份全部发货,此时距离欧洲杯开赛还有一个月。
作为资深球迷,多年来温从见对各支球队的战绩、水平有一定的研究。他结合预选赛各球队的表现进行研判,再决定每款球衣的生产量。
“今年欧洲杯卖得最好的两款球衣是西班牙队和罗马尼亚队,我们都提前预测到了。”温从见颇感自豪,“在原材料备货阶段,我们提前做出分析,西班牙队是夺冠热门球队,所以备货比较多。西班牙夺冠后,客户又追加了一批订单,总共卖了3万多件。”
温从见接受海报记者采访
2022年世界杯开赛前,温从见预测阿根廷可能会夺冠,于是提前把三星冠军球衣做好了。
“我们预测时会做最坏的打算,客户来订货时跟他们约定好,即便预测错了也要付半价,或按库存处理掉,避免印错的球衣全部砸在手里。”温从见坦言,“做生意有时候确实有赌的成分,预测错了就会亏一点钱,预测对了可能卖到两三倍的价格,因为那时同行手里都没有现货,你有货就可以高价卖。”
温从见称,几届大赛预测下来,虽然也有偏差,但整体是八二开,准确率在八成左右,额外收益完全能覆盖预测失利的亏损。
“两小时车程内,什么都有”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有超过200个国家或地区派代表团参加,自费前往巴黎观看比赛的各国游客更是数不胜数。开幕式上,运动员和游客几乎人手挥舞着一面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小旗帜,而这一面面小旗帜,大多来自义乌。
多家专营旗帜、飘带的商户表示,受奥运会的拉动,今年的订单量有明显增加,这种小旗帜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地方都能生产,但义乌的优势在于成本更低。
一畅旗帜的负责人施杏清介绍,义乌当地生产旗帜的上下游产业链非常完善,原材料、运输、印花、发货等各个工序,不出义乌都能找到合作商,最终实现全方位降低成本,赢得外贸订单。
从事旗帜贸易的施杏清
经过长期发展,义乌厂商的优势早已不再是单一的低成本产能,而是各种资源聚集形成的集群效应。
今年以来,丹娜丝进出口公司之所以能够顺利交付30万件外贸订单,背后依托的是义乌周边强大的制衣产业集群。
温从见介绍,长三角地区有着比较完善的工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一件球衣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销售运输,每个工序只需两个小时车程就能完成。
“比如附近的宁波、绍兴生产的布料很好,运到我们厂里上裁床裁剪,然后花费半小时车程发到厂子去印花,回来进缝纫车间做成球衣,包装出货后就能到宁波港发运,这些流程的运费都很便宜。”温从见笑着说:“前几年没经验,接到外贸订单一个人做不完,从卡塔尔世界杯开始,我们找了8家不同的加工厂合作,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手握大量订单,给了义乌老板们与物流商“讨价还价”的底气。在别的地方,物流单价最低只能谈到一块三,而义乌厂商却能“带量集采”,将价格压到一块甚至几毛。
外贸专列也为义乌开启。借助“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小商品能够更快地占领中亚和欧洲市场,大幅扩展覆盖范围。
7月16日,巴黎奥运开幕前10天,义乌海关通报,今年开行的中欧班列(义乌)已经突破1000列,创历史新高。
同时,义乌当地政府的支持政策和以市场导向的发展策略,为义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抓住各种商机,通过“请进来”强本领、“走出去”看世界,不断推动义乌的小商品产业转型升级。
小小义乌,大大市场。义乌的制胜密码就藏在“时刻准备中”。一场场赛事,一次次爆单,凭什么不是义乌。
责编:姜 晖
当你惊讶于义乌是美食之都,外国餐厅的老板们只觉得你没见过世面
转自:上观
号称“买全球、卖全球”的浙江义乌,如今或许还要再加上一个“吃全球”。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原创期,“世界小商品之都”成了火遍全网的“世界美食之都”。
根据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原创期,义乌共计接待游客145.78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95%。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1.36夜,位居金华市第一。
义乌因市场而兴,传统认知中的旅游资源着实谈不上富集。此番让国内游客竞相涌入这座县级市的一大重要原因,是这里林立的外国餐厅。从阿拉伯的烤肉到南亚的咖喱,从非洲的果汁到中东的抓饭……人们猛然发现,一如在义乌市场这片小商品的汪洋大海中总能找到心仪的产品,走在义乌街头,同样“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
各路“吃货”们在大啖异国美食的同时击节称叹:义乌这么“好吃”,你们怎么不早说!然而,看着这些原创佛发现新大陆般兴奋的外来游客,本地人和常年往来于此的中外客商却觉得莫名其妙:义乌,不是一直都这么“好吃”吗?
毕竟,在义乌,这些外国人开设的外国餐厅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以至于那些做餐饮生意的外国老板,说普通话时多少都带点浙江口音。
贝迪餐厅老板穆罕奈德。 受访者供图
辛巴达去了义乌
一张“五一”期间流传甚广的照片上,餐厅排号单上的号码已经到了四位数,“前面有320桌”的文字提示字体虽小,却最为惹眼。穆罕奈德从手机里翻出这张照片展示给记者,颇为自豪地说:“这张照片上的,就是我们家。”
不知穆罕奈德是否有意,但这句话的确不失为一个巧妙的双关语。他经营的餐厅叫作“贝迪”,在阿拉伯语中正是“我家”的意思。
2002年,24岁的穆罕奈德从祖国约旦来到中国。他的第一站是广州,在叔叔经营的餐厅里帮忙打下手。叔叔的餐厅生意非常好,年轻气盛的穆罕奈德看在眼里,不免心思活络,逐渐有了“单飞”的想法。然而,在大城市里做餐厅生意成本不菲,“下沉”到小城市又很难有市场。思前想后,穆罕奈德的创业路迟迟没能正式起步。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辛巴达总能从身边人那里获知关于藏宝地的传闻,继而踏上冒险之旅。为穆罕奈德带来消息的则是餐厅的一位常客,来自也门的商人穆德。他向穆罕奈德描绘了一座位于浙江、名唤义乌的小城,那里贸易兴盛、客商云集,可以轻松找到任何需要的商品,遍地都是机遇。
上世纪90年代,穆德曾经在上海留学。2000年,他重回中国,在广东做外贸生意。为了选品备货,穆德时常往义乌跑。久而久之,他逐渐意识到,这座小县城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又一座外贸重镇——至于他后来在义乌开起了公司、他的儿子作为演员参演了《爱情神话》,那就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听从穆德的建议,穆罕奈德前往义乌考察。他发现,若论繁华和现代化程度,眼前的这座浙江小城比之广州相去甚远,但是友人所说的机遇的确存在:恰逢中国加入WTO不久,大批海外客商开始涌入义乌淘金。2002年10月,义乌国际商贸城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义乌小商品贸易完成了从传统集散型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市场的转型。更具规模的市场自然招引来了更多的外国客商,“世界小商品之都”初见雏形。穆罕奈德当即决定,要把餐厅开在这里。
在距离国际商贸城不远的稠州北路上,穆罕奈德开出了当地第一家外国餐厅MAEEDA。餐厅与叔叔开在广州的那家店同名,相当于在义乌的分店。
身在异国他乡,却能吃到正宗的家乡味道,这家义乌仅有的外国餐厅自然就成了海外客商们来到义乌后,除了市场之外必到的“打卡点”。在这里,商人们不仅能一解舌尖上的乡愁,也彼此互通有无,交流市场信息。与此同时,也果然如穆德所料,随着义乌“世界超市”的名头渐响,更多来中国采购的客商将目光投向了义乌,穆罕奈德的生意很快就越做越大。
义乌街头,外国餐厅随处可见。 于量 摄
以MAEEDA为原点,更多外国餐厅在义乌次第开张,并且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阿拉伯街、印度街、韩国街。穆罕奈德也在2004年自立门户,在稠州北路的另一头开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餐厅,也就是如今义乌头号网红餐厅“贝迪”的前身。至于当年MAEEDA餐厅的所在地,现在则是另一位也门商人在经营。
当年MAEEDA餐厅的所在地,被老板阿里夫命名为辛巴达。
他们不敢进来
同样是从广州起步,同样是帮朋友经营餐厅,同样打算自立门户……2003年,尼泊尔人比沙尔拿着和穆罕奈德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来到了中国。但是比沙尔直到2011年才和自己的中国妻子许曼兰一道第一次来到义乌。彼时,义乌城北路一带的“印度街”已初见规模,印度餐厅和尼泊尔餐厅一家挨着一家,一到饭点,满街咖喱飘香。
沿街的铺面已经全部租出去了。肩并肩的餐厅,看起来生意都不错。比沙尔和许曼兰不愿放弃,最终退而求其次,租下一个面积不过50平方米的后排铺面。于是,这对跨国夫妻的餐厅在义乌正式开张,餐厅定名为铌萨迩。
铌萨迩餐厅老店。 受访者供图
“差不多就是从这张桌子到那边吧台,最多只能放7张小桌子。”坐在2022年才盘下来的新店面里,许曼兰一边用手比画着,一边向记者讲解老店的大小。许曼兰是潮汕人,和比沙尔在广州相识。2008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许曼兰性格热情,说话语速极快,衬得身边的比沙尔稍稍有些木讷。
虽然在采访过程中并不怎么能插得上话,但是比沙尔始终面带微笑,看着身边口若悬河的妻子。夫妻二人偶尔四目相接,眼神温柔。
印度是义乌出口第二大目的国,印度商人在义乌素来活跃,疫情前入境人数位列前五。最高峰时,常驻义乌的印度客商有2000余人,在当地开设了近500家贸易公司。作为中印两国的邻国,尼泊尔与义乌的生意往来同样密切,每年前来义乌的尼泊尔客商超过6000人次。2023年,义乌和尼泊尔进出口贸易额达4.15亿元。
如此大背景下,作为后来者的比沙尔和许曼兰,生意也不输沿街的同行。铌萨迩餐厅主打印度菜和尼泊尔菜,按照许曼兰的说法,在义乌能同时做这两种菜系且全都做得地道正宗的餐厅只此一家,再无分号。即便市口不好,店面也不够气派,依然吸引了不少食客。铌萨迩逐渐成了“印度街”上的明星餐厅,就连尼泊尔经济部长和驻华大使也都曾慕名来访。
餐厅生意顺风顺水,许曼兰却渐渐发现了问题。光顾自家餐厅的,始终都是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客商;偶有国内顾客进店,也大多是市场里的商户,请来自这些国家的合作伙伴吃饭谈生意的。
铌萨迩餐厅。 于量 摄
穆罕奈德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正式“单飞”后,他的新餐厅营业面积比当年的MAEEDA大了将近一倍,楼上楼下总计两层。餐厅里,顾客每天还是络绎不绝,却很难坐满。这也难怪,来义乌的外国客商终归有限,而义乌的外国餐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开越多。开门做生意,穆罕奈德希望能有更多中国面孔走进自己的餐厅——不仅仅是市场里那些做外贸生意的人,更要有生活在这里的本地人。
“我发现,他们都不敢进来。”穆罕奈德说。
对于开在家门口的外国餐厅,即便是早已习惯了老外满街跑的义乌人,多少也还是有些好奇的。然而,面对满屋子操着外语的外国客人和几乎不会说中文的服务员,以及就算对着图片也看不出个道道的菜单,这份好奇心往往会被迅速消解。
于是,“只有外国客商才会去外国餐厅”成了潜意识里的共识。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的确是事实。毕竟穆罕奈德当年在义乌开餐厅的初衷,就是为那些身在异国的外国客商提供一个能够吃到家乡味道的食堂。
辛巴达餐厅的也门传统菜品。 于量 摄
辛巴达餐厅的老板阿里夫告诉记者,前来义乌采购的客商习惯于快进快出。对于生意人,时间就是金钱,为了最大化采购效率,他们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另外,考虑到宗教信仰问题,早年间甚至有采购商自带干粮,在选品找货的间隙,就地解决温饱问题。而当市场打烊,一天的采购任务完成后,他们也更倾向于去本国同胞开设的餐厅,吃自己最熟悉的食物。
“他们当然也想试试中国菜,但是他们有生意要忙,不能把太多时间花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做太奢侈了。”阿里夫指指记者,“但你们不一样。我们的饭店就开在你们生活的城市里,开在你们的家门口,我们欢迎你们,你们应该进来尝尝。”
“我们的菜,好吃!”阿里夫一边说着,一边比了比大拇指。
比沙尔、许曼兰夫妇。 受访者供图
我们家就是地标
在义乌,“老板娘”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义乌人有共识,无论是在商贸城里做外贸,还是在街边开小饭馆、烟纸店,只要有个能干的老板娘盯着铺面,那么这家店的生意必定不会差。
许曼兰就是这样一个能干的老板娘。和丈夫在餐饮行业一路摸爬滚打,许曼兰很快就想明白了一件事:做餐饮就是做餐饮,和做的是什么地方的菜无关,最重要的永远都是口味和服务。用她的话说,就算是和丈夫一起卖麻辣烫,她也照样行。对于自家餐厅的口味,她颇有自信。为了保证菜品原汁原味,店里用的面粉和香料都是从印度进口的;尼泊尔菜和印度菜在后厨也有两套班底各自负责,烹饪方式力求还原当地传统做法。
相比大城市里那些经过改良的南亚风格餐厅,许曼兰没有在口味上做过多妥协。“食堂”的属性摆在这里,她和丈夫始终还是要照顾好“基本盘”。但是她相信,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胃”就没法被争取。
许曼兰坚持,要在服务上下足功夫。国内顾客进店,她第一时间亲自上阵接待,打开菜单逐一讲解:“我会告诉客人,这几道菜比较符合咱们的口味,可以放心点;这几道菜咱们肯定吃不惯,千万不要点。”
“干净又卫生”的脆球。 于量 摄
偶尔也有人揣着猎奇的心理甚至偏见来到店里,许曼兰一样热情招待。前两年,某位知名视频博主带火了印度的街边小吃“玛莎拉脆球”,一句带着反讽意味的“干净又卫生”成了网络热梗。遇到有人点名要吃“干净又卫生”,许曼兰总是要提前给对方打好预防针,提醒玛莎拉这种印度传统香料的味道未必人人都能接受。待到菜品上了桌,许曼兰还要现场教学,告诉顾客配上哪种蘸料更易入口,顺势再推荐几道口味不那么刺激的菜品。
“不管你是不是冲着猎奇来的,我最终都要用味道和服务征服你。”许曼兰说。
疫情期间,铌萨迩餐厅的生意大受打击,甚至一度连续数月收入挂零。困境之下,比沙尔和许曼兰奋力自救,又是做外卖又是做团购,最终不仅成功挺了过来,还在2022年盘下了沿街的新店面,经营规模逆势扩大,又一次成了“印度街”上的明星。
穆罕奈德则是把互联网那一套给彻底玩明白了。他每天都要留出时间,浏览同城生活类App上用户对于自家餐厅的点评,逐一记录并加以改进。在他看来,这些是顾客最真实的反应。作为餐厅老板,这些意见“不能不管”:“有的人觉得太辣了,有的人觉得太咸了,用中国的成语来说,这叫众口难调。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调整口味,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满意。”
对于宣传,穆罕奈德也很是重视。短视频大热,穆罕奈德便顺势为餐厅开设了抖音账号,不仅每日更新,还请来各路探店博主为自己“带货”。最近,他又研究起了怎样通过小红书,试图给消费者“种草”。
贝迪餐厅。 于量 摄
为了满足国内顾客挑剔的味蕾,穆罕奈德在口味上也下了大力气。他要求餐厅每年都要推出新菜品,不断充实餐厅菜单。目前餐厅的菜单上已经有300多种菜品,涵盖阿拉伯多个国家的标志性美食。与此同时,贝迪餐厅的经营规模也一扩再扩。去年末,4楼餐厅正式启用,员工多达130余名。
穆罕奈德告诉记者,如今贝迪餐厅的顾客构成已然倒挂,国内顾客占八成,采购商反而成了店里的少数派。今年“五一”原创期夸张的大客流虽然让他也惊叹不已,但穆罕奈德却说自己并不觉得意外。在义乌经营餐厅20多年,他觉得这家以“我家”命名的餐厅和自己的生命一样,已经彻底融入了这座城市,成了生活在这座城市、往来于这座城市的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觉得,我们家现在就是义乌的地标之一。”穆罕奈德笑着说,不知这是否又是一句有意的双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