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烧烤隋政军:卷,永远只有死路一条! 为什么品牌出海大部分人都在亏钱?
木屋烧烤隋政军:卷,永远只有死路一条! 为什么品牌出海大部分人都在亏钱?,
木屋烧烤隋政军:卷,永远只有死路一条!
机会主义和短期主义,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本文为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在“2024餐饮标杆品牌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实录,略有删减,红餐网经整理发布。
现在做连锁的,尤其是在全国有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今年的日子都非常难过。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木屋烧烤在最难的这两年,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
为什么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眼下,餐饮业最大的问题是,正面临全新的周期,中国经济的下行周期。
我一直跟公司高管说,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很多人期待餐饮能回到2018、2019年,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去年上半年稍微好一点,但下半年开始,就变得很差。今年,我感觉比去年还差。
这段时间,我去逛了逛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大商场,情况都不太乐观,餐饮店都没人排队。人都去哪里了?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状。
但是,现在还不是最难受的时候,未来的日子还会更难。在下行周期里,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要做什么,才能真正活下来,并且赢在未来。
机会主义和短期主义,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木屋烧烤是从2010年1月开始转型的,现在还在转型中,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木屋烧烤走了一条什么路?
我认为自己还是有做生意的天分的,我从高二开始做生意,那时是一个生意人的角色,后来创业做木屋烧烤,身份变成了“冒险家”,现在形势又变了,我们需要做企业家。
生意人、冒险家和企业家之间有什么区别?我觉得,生意人赚钱,赚的是信息差,就是你知道哪里有便宜的东西,但别人不知道,你把便宜的东西买来,再卖给别人就行了。生意很简单,赚了信息不对称的钱。
随着互联网发展,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再后来,到了我们创立木屋烧烤的时代,彼时创业,靠的是胆子大,做先行者,在别人没做的时候你做了,就成功了。
很多人问我,怎么有先见之明创业?给大家讲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在我创业那个年代,创业是没有本事的人去做的。那会是2003年,对于很多有志青年而言,最大的愿望是在外资企业里做高级管理人员。
创业前我已在外资企业里担任高管,但我却选择创立了木屋烧烤,当时很多朋友很纳闷,说怎么干起了小商小贩。当时创业,靠的是胆量:有没有胆量放弃在外资企业的高收入,以及别人看待你的眼光。你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你就能比别人成功。
现在,这个时代过去了,冒险家越来越多了。
这两年,餐饮人的日子变得很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参与餐饮创业冒险活动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最近这两年,参与餐饮这场游戏的冒险者,对比2019年又多了一倍,无知者无畏。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冒险家越来越多,而且都带着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就是不管怎么样,先抢夺流量,先把所有的竞争对手干死,就卷价格,不排除有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阶段成功。现在餐饮行业卷得一塌糊涂,现在流行的九块九抵一百,基本跟零元购没区别。
但木屋烧烤从2021年开始转型,我就做了一个很多人都不认为可行的决定——坚决不参与卷,坚决不打折,坚决不做任何营销活动,一门心思把产品做得“好吃”。连锁餐饮很少谈“好吃”,认为70分万岁,但我不认可。
这三年,木屋烧烤几乎所有门店的客流量都下降了40%-50%。按理说,客流量下滑如此严重,木屋烧烤应该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还活着?因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不参与价格战,我们还要涨价。
2019年,木屋烧烤全国门店的平均客单价大概在79元,现在涨到了105-110元。2021年到现在,木屋烧烤平均客单价上涨了40%。这样的对冲结果,也是木屋烧烤今天依旧活着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企业家,赚的是价值差,要真正为顾客创造价值。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很难?因为要赚价值差,对行业和品类都要有深刻的认知,这是认知的问题。
价值差等于什么?
第一,就是顾客的体验质量差距,所以木屋烧烤的客单价随着体验质量的提高在上升;第二,运营管理的效率差距,对比2019年,木屋烧烤的整体运营效率也有了大幅度地上升。两方面的能力加持,才让木屋烧烤在餐饮市场卷到天花板时,依然还能活着。
跟大家分享一下价值差背后的一些逻辑。我觉得现代商业的本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但在很多人看来,我们做餐饮企业只是为自己多赚点钱,这是最大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赚钱一定不是你应该遵循的价值观,也不是信仰,因为赚钱只是创造价值的一个结果。如果仅以赚钱为目的,带来的往往只有机会主义和短期主义,因为当下的市场环境里,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在这种环境中,机会主义和短期主义将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餐饮品牌如何穿越周期?
回过头看餐饮业的近10年,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新窗口、新热词以及新机会。
比如前几年流行网红店,各种各样的网红,当时我也挺羡慕的,我也希望把木屋烧烤做成网红品牌,但做来做去,也搞不出网红店。最近,很多报道又说,网红店开始消失了。
还有这两年,大家开始讲预制菜。有人说,做餐饮的不做预制菜,就要结束了。后来逐渐预制菜也没人再提了。
预制菜之后,又有一批知名品牌大规模地开放加盟,觉得如果不搞加盟也活不下去了。最近大家好像又开始不说加盟这件事了。
还有卷价格等,这些都是机会主义。
当下,不仅仅是餐饮,所有行业的本质都一样,找到真正的价值点,聚焦然后打透,我相信一定能够打赢。
所以,我说“心有所信”,“所信”就是信仰和价值观。钱只是价值观是否成功实现的一个标准,它不是价值本身。
“方能行远”,这句话一开始我不太理解,是不是有了信仰就能走得远?事实上,唯有真信仰,才能聚焦它、坚持它、进而打透它,才能走得更远。
木屋烧烤创立二十多年,前面的这些机会,几乎都参与过,但最后都没成功,原因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是什么。
而近三年,木屋烧烤一直坚持的一件事,就是把东西做得“好吃”。虽然木屋烧烤的顾客体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对比2018年,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因此,做餐饮有信仰很重要,弄清楚信仰背后的初心更重要。比如做烧烤,愿意把烧烤做得好吃,以及因为想赚钱而做烧烤,这两种态度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在未来的餐饮行业里,真正活下去且活得好的品牌,背后一定有一位具备匠心精神的企业家。这也是木屋烧烤近三年来虽备受质疑,但始终坚持好吃战略的主要原因。
前段时间,我请了华为的专家去吃木屋烧烤。在以前,这是绝对不敢的,因为不好吃。现在我敢去吃,代表我真正爱上自己做的事情,并且把这个事做好了。当你真正对一件事有信仰,才能专注和聚焦,才能把价值点打透。
现在,对于木屋烧烤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在未来更艰难的日子里,我能不能带领团队坚守“好吃”的价值观,能不能守住“做好吃的烧烤”这一信念,这将成为木屋烧烤持续活下去,并且活得好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好吃?如何做到真正的好吃?取决于“认知”两个字,包括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如果你对好吃是什么定义都解释不清楚,又怎么能做到真正的好吃?
一个品牌对好吃的认知,源于品牌创始人的人生经验,包括你到底吃过什么、穿过什么、住过什么、玩过什么、看过什么。
事实上,我们绝大部分老板对生活本身是没有追求的。他追求的是有钱,并不是追求真正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他对真正美好的生活,既没有体验,也没有经验。如此一来,很难做到真正的好吃。老板是这样,下面的团队同样如此。
几个月前,我去了一趟丹麦。丹麦是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全世界最高的地方,全世界米其林餐厅里,排名第一的餐厅也在那里。我一直认为,经验认知很重要,如果你没见过,没试过,怎么可能去做呢?当然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但最起码,我们知道天花板在哪里。只有知道什么是好的,才知道下一步该去做什么。
再来说说“深度”。未来,消费者到门店消费,关注的不仅仅是好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
我们经常讲,要做兴趣内容电商,把内容做好。但真正好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原来以为,真正的内容,就是告诉别人我这个东西怎么好,事实上,真正的内容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应用场景。但这个有情感和温度的场景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也没有想清楚。如果木屋烧烤把这件事想明白了,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中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先进国家已经有了范例。日本社会近一百年来消费市场演变过程,跟我们非常像。中国的现阶段,正处于日本的第三消费时代到第四消费时代过渡阶段。第四消费时代,就是人口减少,经济长期不景气。很多人都希望中国经济在短时间能彻底好转,我自己不看好。当人口在减少,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这是需要我们深度思考的。
卷,永远只有死路一条
在当下最艰难的时刻,我认为最不该干的,就是参与价格竞争,去卷。卷,永远是死路一条。我们更多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信仰,也就是你的品牌价值。创始人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要深刻理解人性,对行业的DNA、品类DNA、品牌DNA进行深度思考。
以烧烤品类为例。
烧烤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烧烤一定是有烟火气的。烟火气是什么?如何在产品里体现?以前,木屋烧烤所有的厨师兜里都揣一把小剪刀,只要看到糊的就立刻剪掉。但以我目前对烧烤的理解来看,这个动作违背了品类本该有的特质。烧烤烧烤,不烤糊怎么叫烧烤?我专门查过日式烧烤,烤得好的都是黑的糊的,真正好的、地道的意大利柴火披萨也是如此,饼胚底一定是糊的,这才叫烟火气。
当然了,关于烧烤烤糊到底对不对,这取决于你的认知和信仰。
前段时间,就有业内人士跟我说,你家产品质量出问题了,土豆片烤糊了,但我觉得糊是好的。所以,创始人一定要将品类的内涵思考清楚。我认为,创业的根本,是与消费者分享你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定义,而不是问顾客要什么。
再分享一个木屋烧烤的小故事。
以前,顾客一进门,我们的服务员在点单时一定会问消费者有没有忌口、能否吃辣、吃不吃花椒、葱花、蒜等,如果这些东西消费者都不吃,就全部都不放。但是反过来想,烧烤里如果没有辣椒,不放花椒和大蒜,盐也要淡一点,这已经不是木屋烧烤的产品了。
现在还有多少品牌敢坚守自己的东西?本质上看,我们呈现给顾客的产品,背后一定是创始人以及团队对好吃、好产品的理解。
在我看来,创始人相信的东西就是第一性原则,从这个点出发,既能推演出品牌的业务逻辑,也会推演出品牌的业务终局。所以,信仰很重要,没有信仰,创业没有终局。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对他人进行简单的模原创和复制而已。
木屋烧烤转型三年来,我越来越坚定,木屋烧烤就越来越与众不同。如果没有自己坚守的信仰和价值主张,只是一味地模原创和复制别人,很难在当下的竞争环境里长久生存下去。
对于餐饮品牌而言,在当下的困难时期,穿越周期的唯一之路——找到品牌真正的价值主张,有自己坚信的好产品,并且在好产品这条路上坚守、坚持。
做好产品的确很难,因为有信仰就意味着要做选择,而选择则意味着放弃。比如木屋烧烤的炒米饭坚持一定要放葱花,但的确有很多人是不吃葱的。这也意味着有的消费者我必须要放弃。实际上,这也是对人性的挑战。
坚守信仰和价值观,难免会遭到质疑和挑战,这是艰难之处,也是价值所在。所有最难的事,也是最正确的事情。
木屋烧烤坚持“好吃”到今天,我相信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为什么品牌出海大部分人都在亏钱?
众所周知,小猫是业内比较早就开始鼓吹品牌独立站的,这几年做品牌的趋势越来越强,也有很多人入局。
回看这几年,这里边有人做大做强了,有人销声匿迹了,最近小猫想想,觉得做得好的也不全是运气,做得差的也确实有原因,今天就来总结一下,我看到的做失败的几个常见思维误区。
几个月前小猫见到一个小老板,是一个原创设计师,东西确实非常得好,也很有高客单的潜质,我就问他说:你研究过这个市场吗?现在消费者需求是什么样?你对竞争对手有什么了解?
这个人就非常不屑的说,我从来不去研究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真正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这些的,就好比乔布斯是给用户定义需求的,而不是去讨好用户的 blabla.
我说行吧,祝你好运,但我心里其实在说,我觉得这个项目肯定做不起来。
过了几个月,我赫然在某多多上发现了这个产品。显然这个设计师自己并没成功起盘,但是这个设计确实不错,于是已经被义乌商家们纷纷模原创,现在不仅已经烂大街,而且价格也降到了他当时预期的N分之一。
这个项目让我感觉很可惜,一方面,我很尊重这种艺术家的偏执精神,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叹,商业社会一切的原则还是市场逻辑,特别是现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太过于注重自己的所谓“调性”,不愿意迎合市场,可能反而会是一个局限。
小猫之前写过一篇 ,我们现在说做品牌,你的竞争对手就是各种卖货的,抄袭的,以次充好的,并不是因为你做品牌,你的竞争对手就只有其他做品牌的人,那些水下的鲨鱼就不会伏击你。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你能做的就是和你的这些或高级或低级的对手同台竞技,你应该想的不是我这么高的高手,根本不屑于跟你们这种丐帮打,而是你要想着人家真的蜂拥而上了,你要怎么去应对?
做品牌不是自嗨,如果你做品牌是一种行为艺术,那是无所谓的,但如果这是一种商业行为,你就必须考虑它的市场、成本、利润率,亏钱买一种“我比你们都高级”的感觉,其实没必要。
小猫见过很多背景好、层次高的人转行出来做电商的,十有八九都有这问题。
其实你的见识多、定位高,这完全是优势,应该让你比竞争对手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但是由于不敬畏市场,不屑于适应市场的环境和竞争,最后反而做得不如普通卖货的。
而且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小猫见过太多这种高举高打的创业者,太沉溺于自我感动,没有做成就开始变身祥林嫂,控诉环境多么的不公平,生态多么的混乱。
这些小猫完全都能理解,因为小猫自己也被这些乱七八糟伤害过,但是如果控诉吐槽都有用的话,这世界就不会这么乱套了。
人往往就是两个极端,每次见到那些流量型卖家,小猫说你应该升级一点做下品牌,大概率都不为所动。但是对于那些执着的要做高端奢牌的人来说,我说你接点地气,别把自己摆太高了,先学学卖货,这种人也很难接受。
而且这两类人往往是互相看不上,互相 diss, 最后只能互相伤害。
小猫觉得不管你是做品牌也好,还是做亚马逊也好,定位的是高端还是低端也好,归根结底,你这个东西始终是一个商品。
商品就要从商品的逻辑去考虑问题,它为什么会被需要?它有哪些优势?在当今的环境下,你还要考虑它的竞争环境怎么样?它的定价是否合理?
其实任何一种创业都要记住,千万不要自嗨。你觉得你这个东西再好,只要他不被你的用户客群所接受,那么它就是不好的。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实话。
因为小猫在文章中常常强调产品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人就来说,我只要产品好,别的差点也无妨。
这又是另外一个大坑。小猫说的产品好的重要性,是在你的其他方向没有什么短板的情况下,比如你别的都不差,你产品又很好,那么你就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原创如你别的都不行,光有一个产品,谁来买你的产品啊?
很多人都说做独立站香,上来都想做独立站,但是很多人连第一个问题都没法解决,就是人家怎么找到你这个站呢?
如果说亚马逊是一个街道,你开了一家店,总会有人路过,那么独立战就好比是一个孤岛,就好比是汪洋大海上多了一座孤岛,谁会发现呢?
当然,现在流量获取的方式已经比十年前多多了,相比于早期完全依赖 SEO或者信息流广告,现在又多了社媒、网红、线下等等多种渠道。
流量渠道我个人觉得没有高下之分,特别是这几年,每一样都有做得好的人。不管你准备从哪里入手,你都得能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你的流量从哪儿来?
小猫见过很多人,SEO 嫌慢,广告不想烧钱,社媒自己懒得做内容,网红觉得很麻烦,线下就更不用说了。然后问他有啥核心竞争力,就是我的产品好。这种我也不知道说啥。
就好像在家长会上那种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天下第一优秀,但是实际在学校就毫无存在感。
无论在哪个市场,在哪个阶段,营销一定是核心竞争力。在现在的环境,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修正为,有特色、有创新的营销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小猫觉得现在行业内的营销思路也是两极分化,一派就是传统的流量投放,数据驱动,非常理科生。另一派就是近几年火起来的“整合营销”,各种摊子都铺起来,适合文科生讲故事。
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实每个派别里面都有很多很深很细的东西,不是说你随便搞几个账号就能弄起来的。
大家都知道要这么做,但是你怎么在这个中间玩出花来?为什么同样的套路,别人拍一条爆一条,你就不行?你怎么可以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强?这才是你营销实力的体现。
很多人对于营销也有一个误区,就是好像只要我讲了个故事,就算 DTC 营销了。但是你的故事引起你的消费者共鸣了吗?换言之,你的粉丝涨了吗?粉丝去买东西了吗?粉丝有帮你传播吗?
现在的环境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只要我做了就是赢了,而是你必须做好才能赢。
现在还有那种“我这个东西好,我随便拍拍短视频发一下就能爆”的思想的人,就好比那些还觉得“我海归名校搞这个就是降维打击”的人一样,你尽管去尝试,社会会教你做人。
小猫见到的非常常见的品牌出海创业失败的路径就是这样的:准备了一笔启动资金,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觉得自己很高端,样样都要用最好的,开品、包材就去了几十万。
这么好的产品,视觉设计不能太low吧,设计、建站再来个十几万。都已经高举高达了,那团队必须得牛掰吧,光鲜背景的来一打,但是大部分都是只会说不会做的。
万事俱备,只欠上线,好了,没钱了。
放在行情好的时候还能拿着故事出去忽悠忽悠投资人,现在行情不好,也没人投资了,大概率就是个散伙的结局。
如果就是拿点闲钱买个情怀,就当交学费也还好,如果当时还是几个人凑点钱伤筋动骨的,最后免不了还有一顿纠纷。
可能前几年大风确实吹得太猛了,导致很多人还有一种误区,就是品牌就是要烧钱,只要有钱烧,一定能烧出个品牌。
但是君不见多少网红品牌这几年已经纷纷败下阵来,有些当时你印象中特别猛的牌子,现在连渣都不剩了。
品牌需不需要钱?当然需要,但是有钱就能做出品牌吗?那未必。
其实你认真研读一下从古到今所有品牌起家的历程都会发现,其实没有谁是一开始靠烧钱做起来的。
爱马仕一开始做的是马具,兰博基尼一开始做的拖拉机,香奈儿最早是个卖帽子的,耐克就是个鬼冢虎代理商。这高端吗?这洋气吗?这是烧钱烧出来的吗?
品牌的核心是零售,零售生意一开始就是靠现金流慢慢滚起来,就是靠那么一个点两个点的利润抠出来的,你一开始没有利润意识,就根本没有理解这门生意的逻辑。
当然,如果你有能耐做大做强了,你后面想去玩资本,想去上牌桌,那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在一开始,你做一个品牌,就是让消费者认可你、喜欢你、长期信赖你,这都是需要时间和不停地重复动作的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其实电商真的是个辛苦活,品牌又是辛苦里面还难度高的,所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说实话,真的有点积累的事都不会太容易,不然全民炒股都能发财了。
扫码链接新浪潮!
*本文来源于独角猫说跨境品牌。欢迎加首席交流官白帆微信(fan_062400),围观新浪潮朋友圈,深度交流资源对接,加入行业创始人社群。?